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,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,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。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,也是一门要紧的人文社会学科,大家交流思想的工具。具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征。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二年级语文《狐假虎威》原文、教材及教学深思有关资料,期望帮到您。
二年级语文《狐假虎威》原文
在茂密的森林里,有一只老虎正在探寻食物。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。老虎扑过去,把狐狸逮住了。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,扯着嗓子问老虎:“你敢吃我?”
“为何不敢?”老虎一愣。
“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,你吃了我,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。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!”
老虎被蒙住了,松开了爪子。
狐狸摇了摇尾巴,说:“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,叫你看看我的威风。”
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。狐狸神气活现,摇头摆尾;老虎半信半疑,东张西望。
森林里的野猪啦,小鹿啦,兔子啦,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,跟平常非常不同,都非常纳闷。再往狐狸身后一看,呀,一只大老虎!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。
老虎信以为真。其实他受骗了。原来,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。
二年级语文《狐假虎威》教材
教学需要: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2、会复述课文。
3、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“狐假虎威”的意思。
教学重点、难题:
1、了解“狐假虎威”的意思。
2、会复述课文。
教学筹备:
教学挂图、老虎、狐狸的头饰。
教学过程:
1、故事引入课题
师:在茂密的森林里,一只老虎正在探寻食物。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。老虎扑过去,把狐狸逮住了。(出示插图一)
想一想,狐狸会被老虎吃了吗?(指名说)
书上是如何写的,请小朋友读读课文2—5小节。(生自由读2—5小节)
2、学习课文2—5小节
1、狐狸被老虎吃了吗?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?(狡猾)
2、再读2—5小节,用笔划出表示狐狸狡猾的词和句子。(学生念书,划词)
3、指名说(眼珠子骨碌一转、扯着嗓子说、狐狸说的话)
(卡片出示词和句子)
(1)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,是在做什么?(想方法应对老虎)(想鬼主意)哪个能来表演一下?大伙一块表演。
(2)如何说才是扯着嗓子说?狐狸为何要扯着嗓子说?(为了让老虎害怕)
(3)师领读两个词汇(眼珠子骨碌一转、扯着嗓子)
4、狐狸扯着嗓子说了几次话?(两次)
(1)首次说了什么?(卡片出示:你敢吃我?)
①狐狸如此问的意思是?(你不敢吃我。)
哪个来学着狐狸说一说?(指名读,师评价)
②听狐狸这么一问,老虎是什么反应?(老虎一愣)老虎如何说?(卡片出示:为何不敢?)
哪个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?(指名表演)
③老虎一愣,说明什么?(老虎开始上当了。)
④哪两个小朋友想读狐狸和老虎的首次对话?(指名读)(男女孩子分角色读。)
(2)老虎还没完全上当呢,狡猾的狐狸继续编造谎话,狐狸如何说?(出示卡片: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,你吃了我,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。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!)
有几句话?最后一句是什么标点?(!)
大伙来猜一猜,狐狸说这部分话时语气会如何,表情又会如何?(不再紧张,有点得意了……)
来比比,哪个演的狐狸最狡猾,能蒙住老虎?(指名表情朗读4、节)
老虎被蒙住了,松开了爪子。这个“蒙”字的意思是?(骗)这个时候,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?
它相信狐狸的话吗?(有点相信,又有点不相信,这就叫做“半信半疑”,出示成语词卡朗读后贴于黑板。)
5、分角色朗读2——5小节。(想读的站起来读。)
3、学习课文6—8小节
1、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,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,是什么?学生用我们的话说后找到6、自然段读一读。
指名读:想用哪种语气读?(出示小黑板: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,叫你看看我的威风。)
2、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,请大伙读读课文7-8自然段,用笔划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汇。(学生念书,划词)
目前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如何?跟在后面的老虎呢?(学生回答后出示卡片:神气活现、摇头摆尾、大摇大摆、半信半疑、东张西望。分别贴在狐狸和老虎的图下)
3、指名读描写狐狸的词,边读边做动作。齐读,做动作。
4、指名读描写老虎的词,边读边做动作。齐读,做动作。
5、分组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,做动作。
6、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如何?(感到纳闷)“纳闷”的意思是?为何感到纳闷?(由于狐狸跟平常非常不同)平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?(鬼头鬼脑)7、再往狐狸身后一看,呀,一只大老虎!(教导读这句话:睁大双眼,显出害怕的样子。)
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。(出示插图)
8、小朋友,森林中的百兽到底是被哪个吓跑的呢?百兽们怕的是哪个?
9、8、小节如何读?(指名读)
10、师引读7—8小节
11、表演7—8小节
12、采访老虎: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,你心里如何想的?(原来狐狸说的是真的。)
采访狐狸: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,你心里如何想的?(果然不出我所料)
4、学习9、自然段
1、老虎被真的被蒙住了,受骗了,哪个来告诉它真相。学生用我们的话对老虎说两句。
2、课文是如何写的?(出示:原来,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。)(背景:威风凛凛的老虎图)齐读
3、这句话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“狐假虎威”,(板书)理解“假”,即“借着”。
4、小结:后来大家就把借着其他人的威势吓唬其他人的这种行为叫做“狐假虎威”。
5、概括全文
1、分角色朗读全文
2、学完了这一课,你想对狐狸怎么说?想对老虎怎么说?
6、作业:
1、使用黑板上的成语造句。
2、回家把《狐假虎威》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。
二年级语文《狐假虎威》教学深思
《狐假虎威》是一篇成语故事,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。说明了实质日常有的人就像狐狸那样,借用其他人的`力量吓唬人,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什么本事,也启发大家看问题要看实质,不可以被表面现象蒙住了我们的视线。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,形象生动,十分逼真。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用途,以分角色朗读、配合动作读、齐读、表演等方法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,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、生趣,并充满活力。文中对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,形象生动,十分逼真。如写狐狸被老虎逮住后“眼珠子骨碌一转”,立刻想出一个坏点子,并且“扯着嗓子”发出反问,显示了狐狸的狡猾。再如“摇头摆尾”、“神气活现”、“半信半疑”、“东张西望”的情态都被人感到呼之欲出,跃然纸上。因此我在课件中重点出示这部分关键字,并细致地教导让学生边读边想,读出画面来,低段学生十分有兴趣,参与意识非常强,教学成效很好。其实,《狐假虎威》这篇课文不少学生都早已耳熟能详,因此在刚开始的教学设计中,我本想把学生情景表演、分角色读环节放在前面,又害怕时间不宽裕,所以把这部分环节放在了后面,把含义概括放在了前面,引导的有点浅,不够深入。在拓展上,我抓住每个值得学习的地方,对学生进行教育,如自信心的教育,自我保护的教育,尽可能把很多方面的教育贯穿在篇篇课文里。
总之,将来要更深入的认知教程,更适当的安排时间,更有序的设置环节,更全方位的拓展内容。